top of page

使徒行传系列信息(四十四)---保罗和以弗所教会长老告别

徒20:17-38


离别,自古以来多为伤感、泪流的时刻,文人墨客留下许多有关离别的诗作,正可谓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 雨霖铃)


圣经文学中也有许多离别的记载。路得记第一章,拿俄米与两个儿妇的悲伤离别,“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得1:14)


列王纪下第二章,是先知以利亚和以利沙惊天动地的离别场景:先知以利亚由火车火马迎接乘旋风升空而去,而徒弟以利沙则仰天大哭。“他们正走着说话,忽有火车火马将二人隔开,以利亚就乘旋风升天去了。以利沙看见,就呼叫说,‘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战车马兵啊。’以后不再见他了。于是以利沙把自己的衣服撕为两片。”(王下2:11-12)


新约约翰福音十三章至十七章,是主耶稣对门徒的长篇告别辞,门徒显然感受到浓浓的离别气息心中忧伤,于是主耶稣安慰他们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约14:1)


使徒行传二十章,是使徒保罗和以弗所教会长老感人至深的挥泪告别。


保罗在特罗亚和众信徒掰饼聚会,保罗抓紧最后的机会通宵达旦地讲道。第二天,保罗打发众同工先行开船到亚朔,自己则与特罗亚信徒告别后步行到亚朔与他们相会。然后,他们乘船依次经过米推利尼、基阿、撒摩,来到米利都。因为保罗巴不得赶五旬节到耶路撒冷,于是便定意越过以弗所。他打发人往以弗所请教会的长老到米利都来,保罗对他们做最后一次的告别讲道。


在使徒行传的记载中,保罗总是向不信的人讲道,唯有这一次,保罗是向信徒讲道,而且是向教会领袖---即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讲道。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显明保罗向以弗所教会长老这最后一次告别讲道非同寻常的意义。


保罗先是回顾自己过去三年来在以弗所的服事;然后陈述他目前正去往耶路撒冷需要面对的处境;接着展望未来以弗所教会可能的危险并对长老们发出警戒;最后保罗将他们交托神和祂恩惠的道,随即跪地祷告洒泪而别!


一. 谦卑服侍的榜样(徒20:17-21)


“保罗从米利都打发人往以弗所去,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来了,保罗就说,‘你们知道,自从我到亚西亚的日子以来,在你们中间始终为人如何,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徒20:17-19)


保罗在以弗所先是三个月在犹太会堂放胆讲道,在遭遇犹太人反对毁谤之后,在推喇奴学房天天辩论有两年之久。在这差不多三年时间内,保罗“始终为人如何,”以弗所教会的长老和信徒都知道。


“始终为人如何,”从第一天起到离开以弗所止的将近三年时间里,保罗的为人是前后一致的,是有始有终的,是有目共睹的,是可以查考的,是经受检验的。保罗能以这样的语气说话,标志着他内心的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同样,如果今天有人可以在人前这样说话,那是需要相当的道德底气。


“服事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保罗在以弗所的服事,他所服事的乃是主耶稣基督,从来没有为自己打算过。保罗有充足的理由为自己的服事感到骄傲:四处奔走,劳苦传道,造就同工,建立教会。两年多时间,亚细亚的人都听见主的道,甚至保罗的手巾或围裙都可以医病。有谁能够做出保罗这样大的事工呢?但保罗却没有以一个超级使徒的身份示人,相反是“凡事谦卑、眼中流泪。”


保罗如何凡事谦卑?他的流泪又是为什么呢?保罗为灵魂得救的迫切,为软弱困苦者的需要,为刚硬不悔改者的忧伤,为信徒生命成长的挂念,为教会面临危险的忧虑…


“我是大有忧愁,心里时常伤痛。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罗9:2-3)


“我先前心里难过痛苦,多多地流泪,写信给你们。不是叫你们忧愁,乃是叫你们知道我格外的疼爱你们。”(林后2:4)

“所以你们应当儆醒,记念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地流泪,劝戒你们各人。”(徒20:31)


“又因犹太人的谋害,经历试炼。” 保罗一生所遭遇的逼迫,大都来自于不信的犹太人,除了在腓立比和以弗所两次因为妨碍了别人的既得利益引起外邦人的迫害之外。


“弟兄们,我们不要你们不晓得,我们从前在亚西亚遭遇苦难,被压太重,力不能胜,甚至连活命的指望都绝了。自己心里也断定是必死的,叫我们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复活的神。”(林后1:8-9)


“铜匠亚力山大多多地害我。主必照他所行的报应他。”(提后4:14)


“你们也知道,凡与你们有益的,我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或在众人面前,或在各人家里,我都教导你们。又对犹太人,和希利尼人,证明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徒20:20-21)


保罗虽然凡事谦卑、时常流泪,但谦卑不等于软弱和怯懦,保罗却是放胆传道,无论是在会堂、在学房,还是在信徒家里;无论是对犹太人,还是对希利尼人,凡是对人有益的,他没有一样避讳不说的。而他所传讲的只有一个单一而明确的信息: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


保罗把福音的核心概括为一句话:“当向神悔改,信靠我主耶稣基督。”(徒20:21)


福音是大好消息,福音给人带来罪得赦免、与神和好、喜乐平安、永生盼望,但在接受福音的好消息之前,罪人必须首先看到自己罪恶的丑陋、沦丧的地位、审判的严厉、刑罚的可怕,而后者正是十字架令人感到冒犯和讨厌的地方。但保罗放胆传讲这十字架的真理。


“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祂钉十字架。”(林前2:2)


“我当日所领受又传给你们的,第一,就是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而且埋葬了。又照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林前15:3-4)


“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因为人心里相信,就可以称义。口里承认,就可以得救。”(罗10:9-10)


福音本来是很简单的:认罪悔改归向神,信靠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又复活的主耶稣基督。但今天的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正如传道书所言,“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传7:29)比如神造人只有两种性别,有人硬说有一百多种。于是有人与时俱进把福音也变得越来越世故、圆滑、复杂,掺水。这是对基督福音的歪曲和背叛。


只要信主耶稣就必得救,就必得永生,这没有问题,是圣经一贯所讲的正确教义。但这个“信”绝不是口头上轻轻忽忽地说一句“我信耶稣”就算是信,这个信的基本含义至少包括以下最根本的内容:


宇宙间有一位圣洁公义全能的神,耶稣是神的儿子祂就是神。罪人因自己的罪不可避免地承受罪恶的代价---死亡的结局。神出于祂无限的慈爱和怜悯,差遣祂的儿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为世人的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祂受死、埋葬,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当我接受耶稣基督作我的救主时(这本身就是认罪悔改的体现),我的罪被主耶稣担当被神赦免,从而被神拯救获得永生。因此,没有悔改也就没有赦免。悔改不仅是得救的前提,也是得救之后基督徒生活的基本形态。


二.却不以性命为念(徒20:22-24)


“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徒20:22-23)


保罗执意要到耶路撒冷去,他巴不得在五旬节前赶到耶路撒冷。“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甚迫切。”


保罗为什么执意到耶路撒冷去?他要和其他同工一道将外邦教会为贫困圣徒的捐项送到耶路撒冷。但更重要的是,内在圣灵的迫切催促。保罗不知道在耶路撒冷会发生什么,但圣灵已经在各城里明确指证,将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


人天然的本性是避凶就吉,如果事先知道前面会有麻烦,人们就想方设法避开它,这也是保罗的同工“都苦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徒21:12)的原因。保罗将要面对的不仅是麻烦,甚至有性命的危险,但保罗却执意要去,而且还盼望越快越好在五旬节赶到那里。


保罗是心血来潮、意气用事吗?显然不是!圣灵提醒保罗前面有捆锁与患难,但并没有阻止保罗,反而给他强烈的感动尽快赶到耶路撒冷,显然这是神的旨意。而保罗对神的旨意向来是不折不扣地遵行。


正如主耶稣,也曾有人劝祂不要去耶路撒冷,但祂却定意前行。“耶稣被接上升的日子将到,祂就定意向耶路撒冷去。”(路9:51)


“正当那时,有几个法利赛人来对耶稣说,‘离开这里去吧。因为希律想要杀你。’耶稣说,‘你们去告诉那个狐狸说,今天明天我赶鬼治病,第三天我的事就成全了。虽然这样,今天明天后天我必须前行。因为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路13:31-33)


主耶稣说,“先知在耶路撒冷之外丧命是不能的。”(路13:33)


保罗说,“我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徒21:13)


“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20:24)


使徒保罗的这一豪迈声明,应该成为历代所有信徒的崇高愿景!


“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腓3:8)


“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腓1:20-21)


保罗犹如一个会计师,他在计算所有代价、甚至是生死代价之后,依然选择把耶稣基督放在第一优先。然后,保罗将自己看做是一名在赛场上赛跑的运动员,决心一生为主奔跑,直到“行完我的路程,”直到“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


“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林前9:26)


“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 (腓3:13-14)


在徒20:24这节经文里,保罗先把自己看做是会计师,然后是运动员,接着把自己看做是管家,领受了主人的托付,就要忠心到底,尽职尽责地完成托付,“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并且作为见证人,“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这正是保罗从主耶稣所领受的托付:“我差你到他们那里去,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又因信我,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徒26:18)


三.内外危险的警戒(徒20:25-31)


“我素常在你们中间来往,传讲神国的道,如今我晓得你们以后都不得再见我的面了。所以我今日向你们证明,你们中间无论何人死亡,罪不在我身上。因为神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徒20:25-27)


面对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保罗料定这是最后一次与他们交通,他声称自己已经尽责。“因为神的旨意,我并没有一样避讳不传给你们的。”(徒20:27)


保罗自称是基督的使者(Ambassador)或者传令官(Herald),见证人是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述说出来;但使者是忠实传达差遣者的原话或旨意,不能加添也不能删改。


因此,保罗说,“I have not shunned to declare to you the whole counsel of God.”(我已经将神全备的旨意都传达给你们了。)


保罗所做的,也是今天的传道人或福音使者应该做的:你必须传讲圣经全备的真理。当你讲到神的慈爱,也必须传讲神的公义;讲到神的恩典,也必须传讲神的审判;讲到神对罪人的恩慈,也必须传讲神对罪的愤怒!因为所有这些,都是神完美属性不可分割的部分。


“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牧养神的教会,就是祂用自己血所买来的。”(徒20:28)


徒20:17提到来见保罗的是以弗所教会的“长老”(Elders),徒20:28说他们是“监督”(Overseers),同时他们又是牧养教会的“牧者”(Shepherds)!


这三个词可以交替使用,传统上“长老”偏重教会的治理,比如教会的日常运作;“监督”偏重教会的看守,比如保护教会免受异端的侵袭;“牧师”偏重教会的牧养,比如传讲主道、关怀探访等。


徒20:28可以看出教会的崇高地位,其重要性超过世间任何组织机构。


第一,她被称为是“神的教会”(The Church of God),神的圣名在其中是神的家!


第二,她是基督用自己的宝血买来的,一群由耶稣宝血买赎的人构成基督的身体。


第三,教会是圣灵的居所,是圣灵亲自膏立领袖治理,并赐下属灵恩赐来建造的。


“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3:17)


“我知道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就是你们中间,也必有人起来,说悖谬的话,要引诱门徒跟从他们。”(徒20:29-30)


保罗预见到将来外部会有假师傅混入破坏教会,内部也会有人起来引诱人偏离真道。后面的新约书信证明,保罗的警告并非杞人忧天。


“我往马其顿去的时候,曾劝你仍住在以弗所,好嘱咐那几个人,不可传异教。”(提前1:3)显然那时已经有人在以弗所教会传讲异教。


“常存信心,和无亏的良心。有人丢弃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其中有许米乃和亚力山大。我已经把他们交给撒但,使他们受责罚,就不再谤渎了。”(提前1:19-20)


“他们的话如同毒疮,越烂越大。其中有许米乃和腓理徒。他们偏离了真道,说复活的事已过,就败坏好些人的信心。”(提后2:17-18)


启示录中主耶稣自己责备以弗所的教会说,“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启2:4)


魔鬼撒旦如同吼叫的狮子,四处寻找可以吞吃的人。因此,教会领袖应当首先为自己谨慎,然后为教会全群谨慎。“所以你们应当儆醒,记念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地流泪,劝戒你们各人。”(徒20:31)


保罗提醒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你们应当警醒,防止外部异端的侵袭,防止内部罪恶的腐蚀,时刻提醒自己和群羊不要陷入属灵的懒惰,不要容世俗的事务缠身,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这也是对今日教会的提醒。


四.交托于主和圣道(徒20:32-35)


“如今我把你们交托神,和祂恩惠的道。这道能建立你们,叫你们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徒20:32)


交托神,在使徒行传的语境中,相当于使徒离开时对教会的祝福。比如保罗和巴拿巴第一次宣教旅程结束时,在各教会设立长老,把他们交托于主。


“二人在各教会中选立了长老,又禁食祷告,就把他们交托所信的主。”(徒14:23)


又把他们交托于神恩惠的道,也就是圣经。基督教所有正统的教义都出自圣经,一切教义都必须接受圣经的检验,而异端邪说的教义都必然是对圣经的违背。因此,熟悉并坚守圣经神的道,就可以抵挡异端邪说的侵袭。


“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的守着。”(提后1:13-14)


这真理的道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建立你们;二是使你们与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


“这道能建立你们。”神的话语是信徒脚前的灯、路上的光,是信徒生命成长的灵奶,是信徒属灵装备的指南。


“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神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后3:16-17)


“叫你们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


“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这圣灵,是我们得基业的凭据,直等到神之民被赎,使祂的荣耀得着称赞。”(弗1:13-14)


保罗首先将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交托与神和祂的圣道;然后他再次提到自己在他们中间劳苦服事的榜样。“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我这两只手,常供给我和同人的需用,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扶助软弱的人,又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徒20:33-35)


保罗这里以自己服事的榜样,给以弗所长老提出三个劝诫:戒除贪心、勤奋做工、扶助软弱。


贪心是败坏信徒灵命的罪魁祸首,“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6:10)长老的资格之一就是:不贪财(not a lover of money)! 保罗自己清白的榜样是:“我未曾贪图一个人的金,银,衣服。”(徒20:33)


保罗自己劳苦做工,用双手供应自己和同工的需要,不让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保罗说,“我凡事给你们作榜样,叫你们知道,应当这样劳苦。”


保罗说,“扶助软弱的人,”应当包括那些有生活需要的、身体病痛的、信心软弱的人,对于这些有各类需要的人,要帮助扶持,并用神的话语建立他们。


“当纪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主耶稣的这句话在福音书中没有找到,应该是使徒们口头相传下来的。这是主耶稣一向的教导,强调爱心、牺牲和奉献,无论是生活层面还是属灵层面都是真理。


“保罗说完了这话,就跪下同众人祷告。众人痛哭,抱着保罗的颈项,和他亲嘴。叫他们最伤心的,就是他说,以后不能再见我的面那句话。于是送他上船去了。”(徒20:36-38)


徒20:36-38这最后的结语,大概是圣经记载最为深情的片段之一。使徒保罗对曾经与他同甘共苦服事了将近三年的以弗所教会长老,做了最后充满智慧和爱心的劝勉、嘱托之后,他们一起跪在地上,向至高的父神献上情真意切的祷告。


众人情不自禁地失声痛哭,他们抱住保罗的颈项,连连亲吻他的脸庞,一个个泣不成声。让他们最为心碎的是保罗那句话:“你们以后不能再见我的面。”这句话如同一把利刃刻在众人心上,但他们哪里知道,保罗此去不久就在耶路撒冷被捕,先是在凯撒利亚关押,再几经辗转被送到罗马,最后在暴君尼禄手下被砍头殉道。“不能再见我的面”竟一语成谶地成为真实的预言。


众人陪伴保罗一步步走向码头,最后一次的相拥而泣,他们目送保罗上船。船儿缓缓驶离岸边,保罗站在船头与他们挥手告别。众人站在岸边,任凭海风吹干脸上的泪痕,他们张望着,张望着,直到搭载保罗的船只消失在茫茫的爱琴海上…


感谢主

任运生牧师

主后二零二五年三月二十一日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关于我们

2003年,一群来自母会海华郡中华圣经教会(CBCHC)的基督徒领受神的异象,有感于巴尔的摩地区众多华人同胞的福音需要,于同年9月租用 Shelbourne Baptist Church 的场地开始聚会,并成立巴郡中华圣经教会 (CBCBC)。教会于2017年9月搬至新租用的Holy Nativity Lutheran Church,主要服事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周边学校的华人学生学者,在美国出生的亚洲人, 及跨文化和美国的家庭。我们除了主日中文崇拜,还办有成人主日学以及针对学前班和学龄班的主日学,同时提供婴儿照看。

​联系方式

任运生牧师            

电话:443-839-7615

邮箱:yren001@hotmail.com

​微信:yren0011

 

林锦源(Aaron)长老

电话:410-660-8569

邹静长老

​电话:443-364-8348

订阅教会周报
  • Grey Facebook Icon
  • Grey Google+ Icon

© 2019 by CBCBC.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