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传系列信息(四十)---保罗在以弗所
徒19:1-10
保罗第二次宣教旅程中,圣灵禁止他们在亚细亚讲道。然而,保罗的第三次宣教旅程,亚细亚福音的大门打开了,保罗在以弗所停留达三年之久,(徒20:31)成为保罗三次宣教旅程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
以弗所成为保罗第三次宣教的基地,他的宣道事工从以弗所向亚细亚周围地区辐射。启示录中记载了主藉使徒约翰写信给亚细亚的七个教会,很可能也是保罗和他的同工差不多在这个时期建立的。以弗所也是第一代教会领袖使徒保罗、使徒约翰、保罗的得力助手提摩太等服事的地方。
更不用说,新约以弗所书是神学意义最为丰富的书卷之一,包括系统神学的神论、基督论、圣灵论、人论、天使(魔鬼)论、罪论、救赎论、教会论等。因此,以弗所在保罗的整个旅行宣教中、乃至整个新约圣经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 圣灵的工作(徒19:1-7)
“亚波罗在哥林多的时候,保罗经过了上边一带地方,就来到以弗所。”(徒19:1)
徒18:24-28相当于一个插段,记述保罗结束第二次宣教旅程回到耶路撒冷和安提阿、然后开始第三次宣教旅程这段时间亚波罗在以弗所的事奉。后来,亚波罗蒙以弗所教会弟兄们的引荐去到亚该亚哥林多教会服事。当亚波罗在哥林多的时候,保罗来到以弗所。
“保罗经过了上边一带(upper region)地方,” 指保罗经过内陆地区,如英文NIV的翻译,Paul took the road through the interior,NKJV 翻译为 upper regions,即加拉太、弗吕家地区。
徒18:23是保罗第三次宣教旅程的开始。“住了些日子,又离开那里,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坚固众门徒。”(徒18:23)
从安提阿教会到以弗所,保罗如果经过水路,行程大约1000公里,但保罗没有坐船经水路去以弗所。保罗也没有经地中海沿岸基利家、旁非利亚、吕家的陆路行,保罗乃是经过吕高尼、加拉太、弗吕家等内陆地区的崇山峻岭, “挨次经过加拉太和弗吕家地方。”保罗选择这样的路线,为的是“坚固众门徒。”(徒18:23)也就是他第一次、第二次旅行宣教的地方,他如今重访这些教会,坚固门徒的信心。

保罗第三次宣教旅程(引自圣光地理)

托罗斯山脉(Taurus Mountains),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引自圣经综合解读)
以弗所是亚细亚省的首府,罗马的第四大城市。其中有亚底米神庙(即戴安娜神庙),长418英尺,宽239英尺,由127根高66英尺的大理石柱子构成,其面积相当于希腊帕台农(Parthenon)神庙的四倍。亚底米神庙蔚为壮观,与埃及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希腊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土耳其摩索拉斯王陵墓、希腊罗得岛太阳神铜像、埃及亚历山大灯塔等并列被称为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观。

亚底米(戴安娜)神庙
以弗所是地处海陆要冲,与叙利亚和安提阿、埃及的亚历山大并列,成为地中海沿岸的重要城市,当时人口大约三十万人。因其交通枢纽的地位,加上著名的亚底米神庙引来许多祭拜的人群,使得以弗所成为重要的商业、贸易及偶像崇拜的中心。以弗所的战略地位,对亚细亚周围地区发挥重要影响。
“在那里遇见几个门徒。问他们说,你们信的时候,受了圣灵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也未曾听见有圣灵赐下来。”(徒19:1-2)
保罗到了以弗所,“遇见几个门徒。”
这些人是谁的门徒?是施洗约翰的门徒?还是耶稣基督的门徒?他们是不是得救的信徒?
在使徒行传的语境中,“门徒”就是指基督徒。“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徒11:26)
另外,从保罗的问题中可以印证他们是信主的门徒。保罗问,“你们信的时候,受了圣灵没有?”“你们信的时候”隐含的意思是指信耶稣。
如果这些人是信耶稣的门徒,又何以不知道圣灵呢?这些人很可能是当初亚波罗在以弗所时所结的果子。
亚波罗“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训,心里火热,将耶稣的事详细讲论教训人。只是他单晓得约翰的洗礼。”(徒18:25)
亚波罗有知识、有口才、心中火热,将耶稣的事讲论教训人。但他传讲的并不完全,因此百基拉和亚居拉把他接到家里,将神的道给他讲解更加详细。虽然亚波罗得到百基拉和亚居拉的及时纠正,但他早期在以弗所服事所带领的门徒中,还有人没有得到及时的教导。
“保罗说,这样,你们受的是什么洗呢?他们说,是约翰的洗。保罗说,约翰所行的是悔改的洗,告诉百姓,当信那在他以后要来的,就是耶稣。”(徒19:3-4)
这些门徒像亚波罗一样,只知道约翰的洗。施洗约翰的洗是悔改的洗,叫人悔改归向神。
“照这话,约翰来了,在旷野施洗,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犹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约翰那里,承认他们的罪,在约但河里受他的洗。”(可1:4-5)
所以,施洗约翰的事工是预备性的,为主预备道路。当犹太人问他,“你自己说你是谁”的时候,“他说,我就是那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约1:23)
“约翰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来,我就是给他解鞋带也不配。祂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路3:16)
约翰在旷野呼喊要人悔改,承认自己的罪求神赦免,为主耶稣预备道路。他也向以色列众人指着耶稣说,“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所以,施洗约翰的事工,是要将人带到主耶稣面前。
“他们听见这话,就奉主耶稣的名受洗。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又说预言。一共约有十二个人。”(徒19:5-7)
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
使徒行传中关于悔改、洗礼、赐下圣灵(圣灵降临)的记述。
第一,五旬节圣灵以极为显著的方式,大规模降临在门徒身上,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即恩典时代或教会时代的开始。
第二,使徒行传第二章彼得的五旬节讲道,对象是犹太人,徒2:38记载犹太人悔改、罪得赦免、奉主耶稣的名受洗,就领受圣灵。表明犹太人悔改相信接受主耶稣就接受圣灵。
第三,使徒行传第八章腓利在撒马利亚传道,对象是撒马利亚人,他们相信主耶稣、受洗,彼得约翰去按手在他们头上,他们就受了圣灵。表明使徒的权柄以及与耶路撒冷教会的认同,撒马利亚人和犹太人相信同一位主。
第四,使徒行传第十章彼得对哥尼流一家人讲道,对象是外邦人,先是圣灵降临在一切听道的人身上,然后才是他们一同受洗,表明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并不分犹太人和希利尼人,神的恩赐惠及万邦。
第五,使徒行传第十九章,门徒受了约翰的洗,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有圣灵降临,显明今日的信徒必须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12:13)
使徒行传是一本过渡性书卷,记述五旬节教会的诞生以及在圣灵指导下福音逐步向外邦扩展的过程,有些特别的神迹和事件是不可重复的。比如本书记载的圣灵每一次可见性的降临都有特殊的目的和意义,有时是为某种特定教义的确立,有时是为纠正信徒认识上的偏差。
使徒行传十九章这些门徒在信主耶稣的时候,已经有了圣灵的内住,他们所没有领受的,是类似于五旬节那样圣灵以明显可见的方式降临在他们身上,即通常所说的圣灵的浇灌。
现将圣灵在信徒身上的工作总结如下。
1. 圣灵使人悔改
“祂(圣灵)既来了,就要叫世人为罪,为义,为审判,自己责备自己。”(约16:8)
2. 圣灵使人重生
“耶稣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人若不是从水和圣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约3:5-6)
3. 圣灵使人信主
“所以我告诉你们,被神的灵感动的,没有说耶稣是可咒诅的。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也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林前12:3)
4. 圣灵将信徒归入基督的身体
“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林前12:13)
5. 圣灵内住在信徒里面
“岂不知你们的身子就是圣灵的殿吗?这圣灵是从神而来,住在你们里头的。并且你们不是自己的人。”(林前6:19)
6. 圣灵见证信徒的得救
“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8:16)
7. 圣灵引导人进入真理
“只等真理的圣灵来了,他要引导你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16:13)
8. 圣灵赐下属灵恩赐
“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随己意分给各人的。”(林前12:11)
9. 圣灵的印记
“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祂,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弗1:13)
10. 圣灵的引领
“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加5:16)
11. 圣灵的代祷
“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8:26)
12. 圣灵的更新
“祂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祂的怜悯,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多3:5)
保罗按手在这些门徒的头上,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他们就说方言和预言。灵恩派认为说方言是得救的条件,这是错误的。因为保罗说,方言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
“这样看来,说方言,不是为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不信的人。作先知讲道,不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乃是为信的人。”(林前14:22)
二.福音的宣讲(徒19:8-10)
徒19:1-7,保罗将信徒带入主的圣道之中;徒19:8-10,保罗将主的真道带进人群之中。
“保罗进会堂,放胆讲道,一连三个月,辩论神国的事,劝化众人。”(徒19:8)
保罗上次路过以弗所在会堂里讲道,众人请他多住些日子,保罗说,“神若许我,我还要回到你们这里。”(徒18:21)
如今,保罗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再次来到以弗所,进入犹太会堂放胆讲道。一个人能够持守自己的诺言,这是很重要的诚实品格,是取信于他人的基础,让别人对你说过的话信得过、可放心。同样,如果你在神面前许过什么愿、立过什么志,也应当持守,让神信得过你,渐渐地神就会把更大的事托付给你。
“一连三个月,辩论神国的事。” “辩论”是面对面的交流、问答式的讨论。保罗和犹太人讨论神国的事。神的国,如果暂且不谈耶稣基督将来在千年国度中的实际统治,现今神的国指神藉耶稣基督在信徒生命中作王,使信徒可以顺服神的管治和旨意。
“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14:17)
“劝化众人,”就是陈明道理,力图使听的人能够信服。
从这节经文可以看出保罗传福音的要领:放胆讲论、锲而不舍、解惑答疑、基督核心、循循善诱。当然反过来就是传福音的禁忌:胆怯惧怕、没有耐心、不顾对方、没有主题、言辞冒昧。
“后来有些人,心里刚硬不信,在众人面前毁谤这道,保罗就离开他们,也叫门徒与他们分离,便在推喇奴的学房,天天辩论。”(徒19:9)
“有些人心里刚硬不信,在众人面前毁谤这道。” 保罗通常在犹太会堂的讲道,很快就会招致众人的排斥和反对,这次能坚持三个月已经是难得的了。当有人毁谤这道,诋毁主名,保罗就离开会堂,也让门徒离开这些人。于是保罗便移步推喇奴学房,在那里天天辩论。
推喇奴学房,很可能是一个名叫推喇奴的哲学家或修辞家公开讲学的地方,学房这个字“σχολῇ”(lecture hall)也就是今天英文的“school”这个字。保罗便使用在学堂讲学的机会,于学房空闲的间隙在这里公开讲论,吸引众人来听道。
“这样有两年之久,叫一切住在亚西亚的,无论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都听见主的道。”(徒19:10)
在推喇奴学房天天辩论达两年之久,保罗这样的学堂式的讲学一定是声名远播,吸引周围地区许多的人前来听道。
保罗在以弗所究竟停留多长时间?
首先,保罗在犹太会堂“放胆讲道,一连三个月;”(徒19:8)
然后,保罗在推喇奴学房天天辩论达“两年之久;”(徒19:10)
还有,保罗打发人去马其顿“自己暂时等在亚细亚。”(徒19:22)
这样,保罗在以弗所停留至少超过两年零三个月。
使徒行传二十章,保罗与以弗所教会长老告别时说,“所以你们应当儆醒,记念我三年之久,昼夜不住地流泪,劝戒你们各人。”(徒20:31)
所以,保罗在以弗所停留的时间,正如他自己所说,差不多三年之久。
这三年时间,保罗在以弗所是如何开展他的事工的?
首先,保罗自己是放胆讲道、天天辩论;其次,按照保罗一向的习惯,他肯定会抓紧时间培训同工,要求他们也出去传道;第三,保罗在推喇奴学堂的公开讲学,定会吸引各地有人前来听道,他们归信主耶稣后回去也自然会传福音、建教会;最后,保罗很可能将以弗所作为宣教基地,向亚细亚周围地区旅行布道。
启示录中亚细亚的七教会很可能也是这个时期建立的。总之,最后的结果是:“叫一切住在亚西亚的,无论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都听见主的道。”
今日信徒当学习的功课:
1. 保罗为福音的缘故劳苦奔走,正如他自己所说,“行完我的路程;”我们每个人都当立定心志,行完神为我们各人安排的路程。
2. 保罗看见几个门徒信的不完全,就将主的道给他们讲解清楚;如果我们看到弟兄姐妹圣经知识不完全,也当向他们讲解明白。
3. 保罗传福音的要诀是:放胆讲道、天天辩论、劝化众人;我们传福音也当克服胆怯心理,忍耐坚持、循循善诱传讲耶稣基督。
“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20:24)
感谢主
任运生牧师
主后二零二五年二月七日
Comentár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