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使徒行传系列信息(四)---没有学问的小民

徒4:1-13


使徒行传第三章记载,一个生来瘸腿的人,每日被人抬到圣殿门口向人求周济。彼得、约翰将要进殿,就定睛看他。彼得说,“你看我们!”那人就看他们,指望得着什么。


“彼得说,金银我都没有,只把我所有的给你,我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叫你起来行走。”(徒3:6)


那人的脚和踝子骨立刻健壮了。“就跳起来,站着,又行走。同他们进了殿,走着,跳着,赞美神。”(徒3:8)


众人满心稀奇,就都赞美神。彼得趁机又发表一篇精彩讲道,信主的人数增至五千。


一.彼得的胆量和雄辩


“使徒对百姓说话的时候,祭司们和守殿官,并撒都该人,忽然来了。因他们教训百姓,本着耶稣,传说死人复活,就很烦恼。于是下手拿住他们。因为天已经晚了,就把他们押到第二天。”(徒4:1-3)


因为一个生来瘸腿的人得医治的神迹,有许多的人聚集在所罗门的廊下要看个究竟,彼得约翰便对着众人讲道,本着耶稣传讲死人复活。


祭司、守殿官和撒督该人忽然过来,他们听见有人传说死人复活很是恼火。因为撒督该人是权贵阶层,他们政治上亲罗马政府,信仰上是自由派,他们不信有复活、有天使和灵魂。于是他们下手拿住使徒,把他们关在监里。


“第二天,官府,长老,和文士,在耶路撒冷聚会。又有大祭司亚那,和该亚法,约翰,亚力山大,并大祭司的亲族都在那里。叫使徒站在当中,就问他们说,你们用什么能力,奉谁的名,作这事呢?”(徒4:5-7)


官府、长老、文士、大祭司家族、公会的人聚集,叫使徒来站在他们当中,盘问他们。


这群人握有司法大权,他们熟悉摩西律法,他们深知宗教礼仪,然而他们却不认识神。当神的儿子耶稣基督道成肉身在地上行走的时候,他们不仅不能辨认出祂,而且还把祂钉死在十字架上。


所以,仅仅了解有关神的事情,或知道一些宗教知识,并不能使人得救。救恩是个人与耶稣基督的深切关系,你必须真正认识、相信、接受耶稣基督,才是唯一得救的途径。


“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17:3)


这些人将主耶稣钉死十字架,现今又要使耶稣的跟随者消声。


“你们用什么能力,奉谁的名,作这事呢?”(徒4:7)


大祭司的盘问使彼得有机会发表使徒行传所记他的第四篇讲论:


第一篇,主耶稣升天之后,彼得在耶路撒冷的一间楼房向一群信徒发表讲论,叙述犹大卖主作恶的工价与结局,并主持补选马提亚接替犹大的使徒职分。


第二篇,五旬节圣灵降临,彼得站起来向众人讲道,以耶稣基督的神迹、祂的死而复活、引述圣经预言等诸方面,严谨论证耶稣是主、是基督。众人感到扎心、悔改,结果门徒增添三千人。


第三篇,一个生来瘸腿每日求周济的人,彼得吩咐他起来行走。众人稀奇,彼得趁机再次向众人讲道,“你们杀了那生命的主,神却叫祂从死里复活,”所以,你们各人要回转离开罪恶。那天,信主的男丁数目增至五千。


第四篇,彼得的讲道让犹太宗教领袖大为光火,他们捉拿了彼得约翰押在监里,第二天在公会审讯他们。彼得趁机向官府、长老、文士、大祭司等犹太宗教领袖发表第四篇讲论,放胆无惧、简洁有力、掷地有声。


“那时,彼得被圣灵充满,对他们说,治民的官府,和长老阿,倘若今日,因为在残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查问我们他是怎么得了痊愈。你们众人,和以色列百姓,都当知道,站在你们面前的这人得痊愈,是因你们所钉十字架,神叫他从死里复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徒4:8-10)


彼得的回答,清晰、自信、严谨、有力,掷地有声,简直是无懈可击。


设想当时的情景,彼得、约翰乃一介平民,两个曾经鲁莽无知的渔夫面对一群精通律法、满腹经纶又大权在握、怒目而视的审判官,通常情形下早已吓坏了,哪里还敢争辩。然而,彼得的辩论却是非同一般的精彩。


首先,彼得约翰对这群愤怒的审判者表示不卑不亢的尊重,称他们为“治民的官府和长老;”


其次,彼得婉转、明确、又颇讽刺地指出,他们被监禁只是“因为在残疾人身上所行的善事;”


最后,彼得坚定地宣称,“这人得痊愈,是因你们所钉十字架,神叫祂从死里复活的,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


想一想彼得的胆量,他是一个受审者,却对审判他的一群权贵说,我们受审只不过是因为我们行了一件善事;这人得痊愈,是因拿撒勒人耶稣的名,祂是你们钉死十字架的,但神却叫祂从死里复活。


寥寥数语,彼得巧妙地翻转了局面,那群宗教领袖审判官成了受审的罪犯,而他们竟无言以对。


“又看见那治好了的人,和他们一同站着,就无话可驳。”(徒4:14)


彼得哪来的勇气、胆量、口才、机智、灵巧?


使徒行传的作者明确记载,“那时,彼得被圣灵充满,”(“Then Peter, filled with the Holy Spirit.”)(徒4:8)


这正是主耶稣与门徒同在时对他们说过的话:“并且你们要为我的缘故,被送到诸侯君王面前,对他们和外邦人作见证。你们被交的时候,不要思虑怎样说话或说什么话。到那时候,必赐给你们当说的话。因为不是你们自己说的,乃是你们父的灵在你们里头说的。”(太10:18-20)


彼得的义正词严并没有到此为止。


“祂是你们匠人所弃的石头,已成了房角的头块石头。”(徒4:11)


这节经文出自旧约诗篇118篇第22节,彼得想起主自己的话,主耶稣就是那房角石。


“耶稣看着他们说,经上记着,匠人所弃的石头,已作了房角的头块石头。这是什么意思呢?凡掉在那石头上的,必要跌碎。那石头掉在谁的身上,就要把谁砸得稀烂。”(路20:17-18)


新约圣经有关基督“房角石”的系列论述(太21:42;可12:10-11;路20:17-18;徒4:11;罗9:33,彼前2:7),显示耶稣基督至高的权柄和神性。


彼得清晰又严正地向犹太领袖指证:耶稣基督“是你们匠人所弃的石头,”但祂是神所立的“房角的头块石头。”


“你们”---犹太宗教领袖,要担当弃绝以色列弥赛亚这难辞其咎的罪责!


试想,这需要彼得何等的勇气和胆量,一介渔夫指责以色列最高的领袖要担当罪责。


然后,彼得不给他们任何喘息的机会,紧接着又发出石破天惊的宣告:


“除祂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徒4:12)


谁能想到,一个粗鲁无知、以打鱼为生的渔夫,能够发出如此掷地有声、振聋发聩的宣告?


直到今天,这节经文让很多人听起来,依然是浑身不自在的刺耳和难受。


直到今天,基督教太过狭隘、偏执、武断、霸道、排他、冷漠、傲慢等等一系列的不良污名,都与彼得这句话有关。


然而,这样的评价对彼得不太公平,因为这实在不是彼得的发明,彼得是从他所跟随的主耶稣那里学来的。


“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


每个人都应当作出判断,耶稣或是彼得所说的到底是否偏狭、武断?


但问题是:耶稣或彼得所说的是否属实?假设甲声称是乙的父亲,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任何人都不应该说,甲的说法太过狭隘、武断、霸道、傲慢!


二.彼得无学问的小民


“他们见彼得约翰的胆量,又看出他们原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就希奇,认明他们是跟过耶稣的。”(徒4:13)


大祭司和公会的宗教领袖,看见彼得约翰的胆量和口才,又见他们是没有受过教育的、没有受过训练的、平凡无知的小民,他们就甚是惊诧讶异!


他们从哪里来的胆量、勇气、口才、沉着、冷静、自信、条理、辩论、权柄、能力?


彼得的权柄和能力不限于这一次的审讯,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 彼得以权柄主持增补马提亚为使徒接替犹大;


2. 彼得五旬节大有能力的布道共有三千人信主;


3. 彼得以不可抗拒的权柄吩咐众人要悔改归正;


4. 彼得以权柄能力命令生来瘸腿的人起来行走;


5. 彼得二次讲道人认罪悔改信主人数增至五千;


6. 彼得在公会接受审问时放胆无惧的应对答辩;


7. 彼得以无上权柄宣告除耶稣基督外别无拯救!


所有这些都是那个曾经的加利利渔夫所做的。几天前,彼得还是一个胆怯的懦夫,尤其他那糟糕透顶的举动令人不齿---他在使女面前三次否认耶稣,对于他跟从了三年多的主,他竟说“我不认识那个人。”


到底是什么使彼得一反常态,让这个怯懦的渔夫、无学问的小民,成就上述一系列非凡的壮举?


犹太宗教领袖的智商不容小觑,他们快速而又准确地发现一个事实:


“认明他们是跟过耶稣的。”(徒4:13)


“跟过耶稣,”这是唯一的解释。


耶稣那以渔夫、税吏、奋锐党为主体的十二门徒,本是一群胆小如鼠的乌合之众。然而,正是这十二个人无学问的小民,加上一个曾经逼迫基督徒的凶手---保罗,搅动天下将整个世界翻了个底朝天!


同样,他们“跟过耶稣”是唯一的解释。


在圣经历史和教会历史中,经常有一些平凡的小人物,成就非凡的惊人之举。


约瑟被卖到埃及为奴,后成为宰相治理埃及全地,拯救以色列国家和民族;米利暗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破坏了法老杀灭希伯来男婴的毒计;摩西在八十岁耄耋之年,以年迈之躯带领以色列出埃及;摩押女子路得,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大卫还是一个牧羊少年时,以一颗石子战胜巨人歌利亚;一个被掳的以色列小女子,促成叙利亚国的大将军乃缦麻风病得医治;同样是被掳的犹太女子以斯帖,挽救以色列民族免遭灭顶之灾;亡国奴但以理作为历经五朝元老,在外邦帝国中执掌朝政。


新约圣经记载两个平凡的小人物,但他们分别成就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使徒,影响整个基督教历史。安德烈将自己的哥哥西门彼得带到耶稣面前,亚拿尼亚奉差为扫罗(保罗)按手祷告。


在两千年的教会历史中,这样的事迹不胜枚举。


乔治·慕勒(George Müller)1805年出生于普鲁士,20岁之前曾经是问题少年。1825年十一月参加一个基督徒聚会,从此悔改信主。穆勒归正后热心国外布道事工,1827年8月加入不列颠大陆布道会(Continental Society of Britain)。1828年3月穆勒抵达伦敦,1832年,迁居到港口城市布里斯托(Bristol)。


因受法兰克(August Hermann Francke)传记的影响,以及诗篇68篇“神在祂的圣所作孤儿的父”的感召,1836年4月在布里斯托开办孤儿院。诗篇81篇“你要大大张口,我就给你充满”(诗81:10)使他大受激励。他不断扩大孤儿院的规模,到1870年为止,穆勒总共建立了5所孤儿院,他一生所收养的孤儿总数为10024名,维持孤儿院的奉献金额超过150万英镑,相当于今天大约1. 5亿美金。而穆勒从来不做募捐,他只向神祷告,仰赖神的供应。他一生还分发了大约200万本圣经和属灵书籍。


另外一个众所周知的传奇是穆勒的祷告,他一生有50000个祷告蒙神应许的记录。


1875年穆勒70岁时开始了他长达17年之久的环球布道之旅,他一共去到四十多个国家讲道,全部旅程超过20万英里,相当于绕行地球八圈,这在航空时代到来之前,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成就。1898年3月10日凌晨,93岁的乔治穆勒安息主怀。


“你求告我,我就应允你,并将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难的事指示你。”(耶33:3)


爱德华·金博尔(Edward Kimball)这个名字鲜有人知,他是一个主日学的老师,他发现班上有个少年人总是睡觉,这个少年人名叫慕迪,在波士顿一家鞋店卖鞋子。那时,慕迪没受过什么教育,粗俗,缺乏教养,对圣经一无所知。有一天金博尔去这家鞋店去探访慕迪,他性格内向胆怯,一路上想着见到慕迪该说什么,心里很是紧张。他边走边想,走过了头竟然不知。那天他局促不安地进入鞋店,口齿不清地向慕迪说了些什么,后来也记不清了,只知道与基督和神的爱有关。但慕迪却在那天将自己交给了耶稣基督。


慕迪后来成为知名布道家,他创办了慕迪神学院,慕迪出版社,慕迪教会,以及学校、广播电台等。他的事工在欧美大西洋两岸产生巨大影响,成千上万的人因慕迪的布道认识神。


金博尔那次看起来并不成功的探访所产生的影响力,远没有到此为止。


慕迪在英国布道时去拜访了迈尔(F B Meyer),迈尔后来去美国布道又影响了查普曼(Wilber Chapman),查普曼影响了桑岱(Billy Sunday),桑岱影响了末底改(Modecai Ham),而末底改在一次北卡布道会前,有点气馁地在旅馆的餐巾纸上写下一句祷告:“神啊,请在此地给我们五旬节式的复兴,明天浇灌你的圣灵…” 次日,他的祷告蒙神应许,有一位高中学生决定把自己献给主耶稣,这个高中生名叫葛培理(Billy Graham)。后者成为世界奋兴布道家,曾经向世界超过两亿人布道。(https://classic-blog.udn.com/Teresina/131062060


教会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平凡人物,被神大大使用,成就有深远影响的非凡事工。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戴德生(Hudson Taylor),威廉.克理(William Carey),大卫.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马丁.路德(Matin Luther),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富能仁(James O. Fraser),伯格理(Samuel Pollard),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乔治·怀特菲尔德(George Whitefield),约拿单·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慕迪(D. L. Moody),约翰·班扬(John Bunyan),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海顿(Joseph Haydn),亨利·马太(Matthew Henry),范妮·克罗斯比(Fanny Crosby),唐崇荣(Stephen Tong)…


牛顿20岁时写下他的祷告誓言,“神啊! 若我心偏于邪恶,请勿成全我;不容我单靠自己的信念去生活;不以爱上帝做我不爱别人的借口,不是为得祝福来跟随你,不是只在教会中渴慕你,… 让我做个敬畏你的人,且因着敬畏你而不畏惧人。” 1687年出版其不朽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Natural Philosophy),在其再版前言中他写了这样一句话:“让人知道我是带着对神的信仰来完成这浩大的工作,是我出版这本书最大的喜悦。” 他在晚年时写下: “不管任何环境下,要守住耶稣基督救赎的真理与最大的诫命---爱人如己。”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曼纽(Manuel)1968年在他所著的《牛顿传》中写下: “近代的科学是源自牛顿对上帝的默想。”(https://malaccagospelhall.org.my/2014/04/%E4%BB%A5%E6%92%92-%E7%89%9B%E9%A1%BF-isaac-newton/


“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诗37:5)


这节经文是大卫.李文斯顿的座右铭。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并且要作比这更大的事。”(约14:12)


弟兄姐妹们,尤其是年轻弟兄姐妹们,如果你胆敢将自己交托给神,以信心信靠祂,祂必在你身上成就非凡的事。不为自己的野心,乃为神的荣耀。


如果有限的你,加上那位全能的、慈爱的、无限的耶和华神,你那读书、学习、考试、工作、计划,project等等,都是小菜一碟。


我们当如何行?


1. 凡事尊主为大,以荣耀神为最终目标,要为这基督之名竖立远大的目标;


2. 遵循633(马太福音6章33节)原则,先求神的国、神的义,所需的一切主必加给你;


3. 每日早晨第一件事,是读经、祷告、灵修、亲近神,然后把这新的一天交托神,求主帮助你完成这一天的工作、学习、服事;


4. 根据罗12:1-2的教导,我们的全人属于主耶稣基督,我们的生命、钱财、时间、恩赐、才干等都属于耶稣基督;起码按照十一奉献的原则,将自己的时间奉献十分之一给神,即每周16.8小时、每天2.4小时用于亲近神、服事神;


5. 对教会有最基本的委身,若非紧急事故,不故意错过主日崇拜和各样聚会。


如此,再过五年、十年、二十年,你再回头看你自己,你会发现完全不同的你。


弟兄姐妹们,你能为神所做的最好见证,就是让人看到耶稣基督在你身上的作为,看到你信主后的巨大不同和改变,使人们可以认出来:他是跟过耶稣的。


“他们见彼得约翰的胆量,又看出他们原是没有学问的小民,就希奇,认明他们是跟过耶稣的。”(徒4:13)


主耶稣应许说,“你们奉我的名,无论求什么,我必成就,叫父因儿子得荣耀。”(约14:13)


感谢主

任运生牧师

写于主后二零二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发于主后二零二三年十月六日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尚無標記。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