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约翰福音信息之四十三---谁配得这奇异恩典?

约翰福音第八章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耶稣在圣殿里教训众人,文士和法利赛人,带着一个行淫时被拿的妇人来,叫她站在当中。就对耶稣说,“夫子,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约翰福音8:3-5)

“行淫”,几乎在任何民族和文化中,都被视为丢人现眼、令人不齿。(当然今天的情形大不相同:包养成为权势的炫耀,卖春成为挥霍的资本。)草民们普遍存有捉奸的快感以及茶饭间对此类话题津津乐道的谈兴。当事人则处于羞辱的漩涡被众人观赏,于是许多人在悲愤耻辱中选择生命的解脱。

八十年代的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讲述一对农村青年,出于原始爱情的本能和无知而作出越轨的举动,结果男的以强奸罪被判监,女的含羞自尽,酿成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影片中荒妹的扮演者本色演员沈丹萍那一双忧郁眼睛的巨大特写,似乎在诉说着主人公荒妹那无尽凄凉的命运。前苏联电影《复活》,女主人公喀秋莎站在被告席上接受审判,而那位诱使她走向堕落的始乱终弃者,恰巧就坐在陪审团的位子上。影片对贵族的虚伪真是莫大的讽刺。所幸聂赫留朵夫灵魂深处的自我拷问和忏悔,让人看到尚未完全泯灭的人性之光。经典爱情影片《魂断蓝桥》,费雯丽的出色表演和片中的主题歌《Auld Lang Syne》(友谊地久天长)给中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芭蕾舞演员马拉在婚礼前与接到急令上前线的恋人罗伊被迫分离,后来马拉在得知罗伊阵亡后为生活所迫沦落风尘。当有一天罗伊奇迹般出现时,马拉无法面对恋人,也无法面对自己,终于在他们初识的地方断魂蓝桥。

电影可以是艺术的升华,但此时此刻,这位被捉拿的行淫的妇人却实实在在被法利赛人带到耶稣面前,叫她站在众人当中,当众受辱。可怜那妇人满面羞愧、无地自容。联想有些地方将卖淫嫖娼者挂牌示众,对人格的摧残,实在是残忍之至。

法利赛人对耶稣说,“这妇人是正行淫之时被拿的。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约翰福音8:4-5)

使徒约翰清楚指明,“他们说这话,乃试探耶稣,要得着告他的把柄。”(约翰福音8:6)

所以,法利赛人真正矛头所指的乃是耶稣,他们所关心的并不是律法的威严和公正,甚至不是这个行淫的女人。如果是捉拿犯奸淫的人,那么那个行淫的男人哪里去了呢?因此,整个事件,几乎可以断定就是一个圈套,而他们的醉翁之意,乃是要得着告耶稣的把柄,甚至这个女人也不过是他们所设定的道具。当然,这个女人是否会被众人用石头打死,他们才不理会。只要得着告耶稣的把柄,牺牲掉一个女人是不足以吝惜的。

“摩西在律法上吩咐我们,把这样的妇人用石头打死。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约翰福音8:5)

法利赛人的伎俩,虽然用心险恶,但你不能不承认,他们的盘算是颇为高明的。

按照摩西律法,这个妇人是要被人用石头打死的。犹太人看摩西几乎是神圣的地位,公然违背摩西律法是要触犯众怒的。但当时犹太人处在外邦罗马人的统治之下,犹太人不能自行定人死罪,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要钉耶稣十字架,也必须经过巡抚彼拉多的判决。

因此,耶稣被置于两难境地:要么违背摩西律法,要么违背罗马律法,无论如何选择,法利赛人都要得着控告的把柄。

还有另外一个两难:耶稣被称为妓女和税吏的朋友,如果这个犯奸淫的女人被用石头打死,那么耶稣的慈爱在哪里呢?如果耶稣不许将这个女人用石头打死,那么他自称神的儿子,神的公义又在哪里呢?

法利赛人为耶稣设套,这也不是第一次,类似的情形还有:

“给凯撒纳税可以不可以?”(马太福音22:17)

“当复活的时候,她是七个人中哪一个的妻子呢?”(马太福音22:28)

你得承认,犹太宗教领袖的智商是不简单的。

然而,你同样要知道,受造之物想要设个圈套将造物主套住,那是很滑稽的事。

传说一个暴君杀人如麻,为了增加他杀人的乐趣,允许被杀的人临死前说一句话。如果说的是真话,就要被砍头;如果是假话,就要被下油锅。但如果有谁能够说一句半真半假的话,他就可以免于一死。有一个人决心要拯救百姓,就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句话。当他被带去受刑时,他说,“我将要被下油锅了。”这句话的巧妙在于:如果这话是真的,他就要被砍头,而不是下油锅;但如果是假的,他就该被下油锅,于是又变成了真的。暴君无奈,只好把他释放了。

耶稣的反应出乎人的意料:“耶稣却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约翰福音8:6)

耶稣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耶稣写什么?

耶稣的动作应该让犹太人立即想到旧约圣经出埃及记的记载,“耶和华在西乃山和摩西说完了话,就把两块法版交给他,是神用指头写的石版。”(出埃及记31:18)

耶稣在地上用指头画字,提醒犹太人,当年亲自用指头在石板上写下十诫颁布给摩西的那一位,如今就在你们中间,他是律法的主,他是审判的主,唯有他具有定罪或赦罪的权柄。

耶稣弯腰画字,给犹太人足够的时间思索,无奈他们的眼睛已被蒙蔽了,他们不住地催问:你说该把她怎么样呢?

“他们还是不住地问他,耶稣就直起腰来,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于是又弯着腰用指头在地上画字。”(约翰福音8:7-8)

“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

实在是“妙。”

何为“四两拨千斤?”此乃典型范例。

主耶稣这轻描淡写的一句,真是一箭双雕:不仅救了女人性命,而且显明法利赛众人的邪恶。要控告别人之罪的人,现在被显明是更可恶的罪人。

“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约翰福音8:9)

非常具有反讽意味:众人异口同声地对这个女人定罪,并一个个摩拳擦掌,拿起石头,准备向这个可怜的女人身上抛去,现在却悄无声息地、从老到少一个接一个地溜走了。

为什么是从老到少?因为越是年龄大,他知道自己犯的罪越多。

众人定奸淫女人公开暴露的罪,耶稣却显明众人隐而未现的罪。

“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约翰福音8:9)

现在,控告女人的众人都走开了,因为罪人不能审判罪人(虽然现行的法律可能如此),只有无罪的才能审判有罪的。现在只剩下犯奸淫的女人,站在圣洁的主耶稣面前,她仍旧是低着头,等待耶稣的定罪、审判和处置。

周围是那样的寂静,甚至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

过了许久,妇人听见耶稣问她,“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约翰福音8:10)

妇人依然胆怯,仍然不安,仍旧低着头,连说话也不敢大声,“主啊,没有。”(约翰福音8:11)

“我也不定你的罪。”(约翰福音8:11)

妇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微微抬起头来,她那不解的眼神似乎要问,“主啊,为什么?”

“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8:11)

这实在是主耶稣恩慈怜悯心肠的真切写照:“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马太福音12:20)

约翰福音第八章这个关于犯奸淫女人的故事,几乎涵盖了基督教的核心教义,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再来看看主耶稣说的三句话。

第一句,“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约翰福音8:7)

从犹太人的反应,你可以得出结论,人人都是罪人,因为他们从老到少都走了。因此,耶稣这一句简单的话,揭示出“世人都犯了罪”(罗马书3:23)和“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2:10)的绝对真理,这是基督教义的核心,“因为罪的工价乃是死,”(6:23)因此,基督对人类的拯救必然从代罪替死开始。

故此,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他的流血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约翰福音10:18)

第二句,“妇人,那些人在哪里呢?没有人定你的罪吗?”(约翰福音8:10)

要定妇人罪的人都走光了。当耶稣问,“妇人,没有人定你的罪吗?”他是要妇人从自己的口中说出,“主啊,没有。”(约翰福音8:11)耶稣要告诉妇人并要这妇人坚信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人定你的罪!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定你的罪,只有一个人能够定你的罪,但是他也不定你的罪!他反而要为你死来赎你的罪。“因为神差他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他得救。信他的人,不被定罪。”(约翰福音3:17-18)

他不仅不定罪而且赦罪,而且是完全彻底的赦免,因为,连“我们心中天良的亏欠(也)已经洒去。”(希伯来书10:22)所以,“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5:17)因此,他撤销你的过去,让你从头来过:卸下你的重担、包袱、内疚、自责,让你重新轻装上阵,奔跑前面的路程!

第三句,“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8:11)

这一句是约翰福音第八章这个故事的高峰所在。

这一句大概是圣经中主耶稣最伟大的宣告之一。

“我也不定你的罪,”是主所赐、人所不配得的恩典;

“去吧!”是他赐下赦罪的平安、全然的释放;

“从此不要再犯罪了。”乃是他要你“脱去旧人、穿戴新人”的命令。

这一句话是对以弗所书第二章有关基督救恩要义的完备概括:“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以弗所书2:8-10)

这一句话也是对约翰福音一章十七节的完美诠释,“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约翰福音1:17)他带来的,不仅是恩典,还有真理,而且是“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约翰福音1:14)

恩典是白白的,但却不是廉价的(Graceis free but not cheap)。得救是出于神的恩典,不需要你的功德或善行;但你得蒙救赎,“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以弗所书4:1)你要活出一个新造的人当有的善行。同样,这样的善行不是靠自己血气的力量,乃是靠着圣灵的大能,因为“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加拉太书2:20)

约翰福音第八章这个犯奸淫女人的故事中,有一个画面发人深省:

“只剩下耶稣一人。还有那妇人仍然站在当中。”(约翰福音8:9)

当众人从老到少一个一个都走光之后,只剩下那犯奸淫的女人,满面羞愧地站在耶稣面前,等候主的宣判(当他却得到主“我也不定你的罪”的全然释放)。

这幅画面是全世界每一个人将来情景的预演,因为有一天每个人都要一对一、面对面地站在耶稣面前,接受他的判断,其结局只有两种:有罪或无罪!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类人。

小时候看电影,每出来一个人物就问(现在的孩子们还这样问):这个是好人是坏人?如果鬼鬼祟祟或凶神恶煞,就知道是坏人;如果伟岸挺拔、光明正大,就说是好人。长大后,我们不再问这类幼稚的问题,因为知道现实中的人太复杂。坏人可能有闪光的一面,比如二十五年前北京街头的小偷宣布罢偷,让人看到他们的仗义;但更多的时候,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人做出许多龌龊的事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诚如传道书所说,“神造人原是正直,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传道书7:29)不过当到那一天,我们站在耶稣面前时,就又变得简单了(所以耶稣要我们回转像小孩子那样):或黑或白,泾渭分明—罪人或义人,二者必居其一。

因此,今天的世人分为哪两类呢?不是好人坏人,义人罪人。因为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大家都是罪人。但同是罪人,还有不同,所以仍然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承认自己是罪人并愿意悔改的人;

第二,否认自己是罪人更不愿悔改的人。

这个故事中的法利赛人都知道自己是罪人,却不愿承认,更不愿意悔改,宁可悄无声息地溜号,继续在道貌岸然中伪装;犯奸淫的女人知道自己是罪人,她在耶稣和众人面前的沉默代表她的承认,她虽然也有悄悄逃走的机会,但她却选择站在耶稣面前,面对自己的罪,接受罪的后果。

耶稣已经对犯奸淫的妇人说,“我也不定你的罪。”

当有一日那些法利赛人站在耶稣面前时,他们将会听到耶稣这样的话,

“你们的罪还在。”(约翰福音9:41)

所以,“我们若说自己无罪,便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1:8-9)

“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翰福音8:11)

这个女人是不幸的,她因为自己的罪陷入无以自拔的深渊,在羞辱的漩涡中悔恨又苦痛;

这个女人是幸运的,因为她得着主耶稣赦罪的恩典和释放,得着罪债还清的平安与新生。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

我罪已得赦免;

前我失丧,今被寻回,

瞎眼今得看见…


Comentarios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