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约翰福音讲道集(五十九)---试炼与信心

约11:1-16

福音书的记载中,在耶路撒冷附近的伯大尼,居住着一个主耶稣所爱的、与主很亲近的特殊家庭,姐姐马大、妹妹马利亚和弟弟拉撒路。也许是父母早逝,姐弟三人相依为命。这个家常常接待主耶稣和门徒,每当主和门徒去耶路撒冷,就常在她们家停留、歇息,接受她们的服事。因此有人形容这个家好像是主耶稣除加利利拿撒勒之外的第二故乡。

路加福音第十章的记载:马大将主耶稣和门徒接到家里,为主和门徒预备饭食招待他们,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祂讲道。马大伺候有些忙乱,请求主吩咐马利亚帮助她。主耶稣的回答让马大、马利亚因此成为众所周知的一对姐妹。

“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路10:41-42)

根据路加福音的记载,马大常常用饭食招待主耶稣和门徒,马利亚常常坐在耶稣脚前听道。这似乎成为一家人服事主的惯常模式。

在主耶稣被钉十字架前六天,有人在伯大尼为主耶稣预备筵席,又是马大伺候。而这一次,马利亚所做的乃是更进一步。

“(她)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膏浇在耶稣的头上。”(可14:3)

约翰福音补充记载,马利亚膏抹耶稣的脚,又用头发擦干,屋里就满了膏的香气。马利亚对主耶稣的爱淋漓尽致地彰显。所以主耶稣吩咐说,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福音,也要述说马利亚所行的作为纪念。

马大、马利亚的弟弟拉撒路,圣经对他着墨不多,这个名字只在约翰福音十一、十二章出现,而且拉撒路从头到尾没有说过一句话。但这不影响拉撒路也像他的两个姐姐一样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当他病逝被埋葬在坟墓里四天之后,主耶稣使他死而复活从坟墓中走出来。这正是本文所要分享的约翰福音第十一章所记载的故事。

一、“你所爱的人病了。”

拉撒路病了,两个姐姐打发人去见耶稣说,“主啊,你所爱的人病了。”(约11:3)

两个姐姐打发人去见主耶稣,她们甚至没有提到弟弟的名字,只说,“主,看哪,那个你所爱的人,病了。”

这个“爱”字是用来表达兄弟相爱的“爱”,是很亲切温馨的用词,显示主耶稣与这个家庭深厚的友谊和感情。主爱拉撒路到一个地步,两个姐姐甚至不需要说他的名字,主完全知道。

马大姐弟三人都是信主的,都是很爱主的,也深深被主所爱。然而,这并不免于这个家庭遭遇患难:拉撒路病了,而且病得很重,以至于他很快丧命。

基督徒在世生活,并不免于患难,甚至比不信的人遭遇更多苦难。因为除了遭受这个堕落世界本身所导致的各样艰难、痛苦之外,基督徒还要再加上遭受魔鬼撒但和各样黑暗势力的攻击。

“人生在世必遇患难,如同火星飞腾。”(伯5:7)

“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约16:33)

“亲爱的弟兄啊,有火炼的试验临到你们,不要以为奇怪,似乎是遭遇非常的事。”(彼前4:12)

马大、马利亚知道主能够医治她们的弟弟,她们也深知主爱她们的弟弟,因此她们猜想,当主听到这个消息,必定会立刻赶来救治她们的弟弟。但结果并非如此。

“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约11:4)

类似地,当门徒看见那个生来瞎眼的人,便问主耶稣说,“是谁犯了罪?是这人呢?是他的父母呢?”(约9:2)

主耶稣回答说,“也不是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约9:3)

同样,拉撒路病了,但“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约11:4)

“这病不至于死” ,当主耶稣说这话的时候,祂明明知道,拉撒路要死了,而且很可能已经死了。因为从下文得知(约11:17),当主耶稣到了伯大尼,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

可能的情形是,当信使刚离开要去向主耶稣报信,拉撒路就死了。伯大尼距离主耶稣和门徒所在的地方大约二十英里(34公里),信使在路上行走了一天,耶稣和门徒在原地又住了两天,然后,耶稣和门徒在路上再行走一天,因此,当主耶稣和门徒到达伯大尼,拉撒路在坟墓里已经四天了。

但主耶稣得到信使的报信却说,“这病不至于死”,显然,“这病不至于死”乃是指最终的结局:即拉撒路不会停留于死!

“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约11:5-6)

这里的“爱”字,是“舍己”、“牺牲”的爱。主耶稣以神的舍己之爱,素来爱马大、马利亚和拉撒路。

约11:6的中文翻译,省掉了一个词“所以”。直译应该是:

“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所以,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约11:5-6)

因此,这两节经文的逻辑,在人看来很难说得通。

马大、马利亚心想,当主耶稣听说拉撒路病了,必是立刻赶过来救治拉撒路,但耶稣不但没有立刻赶过来,反而在原地又住了两天。更令人不解的是:(因为)主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并拉撒路,所以,听见拉撒路病了,就在所居之地,仍住了两天。”(约11:5-6)

主耶稣明显是迟延了。不仅是迟延,而且是故意耽延,因祂在原地又多住了两天。

这前后四天的时间,耶稣所亲爱的马大、马利亚姐妹二人,将忍受怎样的忧心如焚、痛苦悲伤、流泪哭泣呢?

主耶稣知道拉撒路的病情吗?当然!

主耶稣可以像医治大臣的儿子及百夫长的仆人那样远程医治拉撒路吗?当然!

主耶稣知道马大、马利亚在四天时间内那令人心碎的痛苦悲伤吗?当然!

就人的感情而言,主耶稣巴不得立刻医治拉撒路,立刻赶去安慰祂所亲爱的姐妹二人。但主耶稣所有的行程,都必须遵循天父计划中的时间表。主耶稣没有按照祂所爱的姐妹二人的心愿去救治拉撒路,正如祂并不按照祂母亲马利亚、以及祂兄弟们的心意去安排祂的行事日程一样(约2:4;7:3-4),祂唯一遵循的,是神的旨意和天父的时间表。

主耶稣的耽延,不是因为对马大姐弟缺乏关爱,不是因为害怕犹太人的逼迫,乃是因为遵行天父的旨意。

弟兄姐妹们,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当你遭遇急难、痛苦、哀伤时,你情词迫切地祷告,但神却迟迟没有回应你的祷告?有时情形反而变得更糟?于是,我们心中产生怀疑和失望,进而萎靡不振,使自己沉浸于痛苦、忧伤、绝望之中,正中魔鬼撒但的诡计。

忠心爱主的基督徒弟兄姐妹,并不免除患难和痛苦,基督徒并非凡事平顺、与世人遭遇不一样的生命经历。相反,基督徒在同样的苦难经历中,可以有与世人不同的态度和盼望去处理、面对生活中的患难。

基督徒遭遇任何试炼,都可以成为荣耀神的机会,操练基督徒的信心和忍耐,建造属灵的品格。

“不但如此,就是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的。因为知道患难生忍耐,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5:3-5)

“因此,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前1:6-7)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一个故事。一个士兵叫吉姆,他的朋友身负重伤躺在战壕里。吉姆向长官请求去给战友以救助。长官不准,因为敌人火力太猛很危险。吉姆一再坚持,长官最后答应了。吉姆冲向战友,他也被敌人的火力击中受伤。他的战友还是死了,长官最后问他说,“值得吗?”吉姆回答说,“值得!因为当我到他身边的时候,他还活着。他对我说,‘吉姆,我知道你会来的。’”

也许,神没有照我们所期望的给我们回应,但我们依然信靠祂。因为我们知道,祂必然会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及时来到我们身边,因为祂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哪怕我们在有生之年总也没有得到神的回应,我们仍然相信神有祂的美意,有一天我们与神面对面的时候,一切都明白了。

二、“我们再往犹太去吧。”

“然后对门徒说,‘我们再往犹太去吧。’门徒说,‘拉比,犹太人近来要拿石头打你,你还往那里去吗?’”(约11:7-8)

约翰福音第十章,当主耶稣说“我与父原为一”时,犹太人要用石头打祂、捉拿祂。

“犹太人又拿起石头来要打祂。”(约10:31)

“他们又要拿祂。祂却逃出他们的手走了。”(约10:39)

“耶稣又往约但河外去,到了约翰起初施洗的地方,就住在那里。…在那里信耶稣的人就多了。”(约10:40-42)

在犹太耶路撒冷,犹太人寻法子用石头打耶稣,祂与门徒来到约旦河外住在那里,很多人信祂。

门徒的话在人看来很合理:犹太人处心积虑想要杀你,而在这约旦河外,犹太人捉不到你,你的事工又开展得轰轰烈烈,何必舍近求远、现在又要去自投罗网呢?

门徒对主耶稣的建言,就人而言颇有道理,但他们忘记一点,也是今天我们应该牢记的:凡事要把神的因素考虑在内。

“耶稣回答说,‘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人在白日走路,就不至跌倒,因为看见这世上的光。若在黑夜走路,就必跌倒,因为他没有光。’”(约11:9-10)

“白日不是有十二小时吗?”

主耶稣知道自己在地上的时间不多了,再有大约三个月的时间,祂得荣耀的时候就到了。

因此,主耶稣一方面教导门徒做工的时间性和紧迫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其属灵意义。主耶稣是世上的光,人若行走在主的光中,走在神的旨意里,那么看来危险的情形也仍然是安全的。相反,人如果行走在黑暗中,脱离神的旨意和保守,任何时候都是危险的。

“夜间主在异象中对保罗说,‘不要怕,只管讲,不要闭口。有我与你同在,必没有人下手害你。因为在这城里我有许多的百姓。’”(徒18:9-10)

主耶稣是逾越节的羔羊,祂必要在神所预定的逾越节当日被杀献祭钉十字架,在这时刻没有到来之先,任凭犹太人处心积虑,也仍然不能加害于祂。主耶稣旨在教导门徒,至高的神、慈悲的父,祂永远掌权。神的绝对主权涵盖神儿女的每一天、每一刻,这要求我们以完全的信心回应。否则,我们对神的信靠只能限定在祂回答我们祷告的时候。如果你相信神的绝对主权,就能以坦然之心面对生活中的各样患难。

主耶稣知道自己在地上的时候不多了,但祂仍然从容不迫、按部就班地遵照父神的日程和计划行事。

有人问约翰卫斯理,“假如你的生命只剩下最后三天,你会怎样生活?”卫斯理回答,“我会像往常一样生活、工作、服事。何时在某地讲道,何时在某地探访,何时在某地做门徒造就。”

基督徒当以同样的态度面对每一天。

三、“好叫你们相信。”

“耶稣说了这话,随后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约11:11)

新约圣经常将信徒在基督里的离世称作是:“睡了。”

“他们正用石头打的时候,司提反呼吁主说,‘求主耶稣接收我的灵魂。’又跪下大声喊着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说了这话就睡了。”(徒7:59-60)

“论到睡了的人,我们不愿意弟兄们不知道,恐怕你们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一样。”(帖前4:13)

门徒显然没有明白主耶稣说话的意思,约翰福音灵与肉的对话这里再次出现。

“耶稣说了这话,随后对他们说,‘我们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门徒说,‘主啊,他若睡了,就必好了。’”

“耶稣这话是指着他死说的。他们却以为是说照常睡了。”

“耶稣就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拉撒路死了。’”(约11:11-14)

耶稣以“睡了”描述拉撒路的死,门徒却以为是照常睡了。于是耶稣只好明明地对门徒说,“拉撒路死了。”

主耶稣说,“拉撒路睡了,我去叫醒他!”

“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这是为你们的缘故,好叫你们相信。如今我们可以往他那里去吧。”(约11:15)

“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

主耶稣所爱的拉撒路死了,而祂却说“我没有在那里就欢喜”?主耶稣到底在说什么?

这节经文直译:

“我为你们的缘故就欢喜,为要叫你们可以相信,因为我不在那里。但如今让我们到他那里去吧。”(活泉新约希腊文解经,卷三《约翰福音》,p374. Archibald T. Robertson著,潘秋松译)

所以,耶稣不是为拉撒路的死而欢喜,乃是为众门徒的信而欢喜。

在上一篇信息中曾提到过,根据圣经记载,没有任何一个人在耶稣——生命之主——面前死去,即便十字架上同钉的两个强盗,也是死在耶稣之后。因此,如果耶稣当时在场,拉撒路就不会死!

没有拉撒路的死,就没有后来拉撒路的死而复活;就没有主耶稣“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的伟大“我是”宣称!没有拉撒路的死而复活,就不能显示主耶稣胜过死亡的权柄!就不能使包括马大、马利亚、门徒、甚至“周围站着的众人”(约11:42)的信心得以坚固,从而使神得荣耀!

“耶稣说,‘我不是对你说过,你若信,就必看见神的荣耀吗?’”(约11:40)

笔者曾说过一句话:“凡事都要把神的因素考虑在内!”

现在要再说一句话:“一个人信主信好了一切都好了。”

“一切都好”不是指基督徒发达富足、凡事顺利,乃是指行走在神的旨意和道路中,做在神的眼中看为正的事。彼得曾经三次否认主,但当他被主恢复建立之后,他的信心就再也没有动摇过,直至为主殉道为止。保罗曾经逼迫教会,当他遇见复活主之后,奋不顾身传福音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当然,一个人信主信好了,不排除神的看顾、保守,少走弯路,行事有智慧,做工有果效,一生蒙主大大赐福。

“耶稣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约11:4)

拉撒路的死如何使神的儿子耶稣基督得荣耀?

拉撒路的死而复活,直接导致犹太人定意要除掉主耶稣(约11:50-51),是主耶稣被钉十字架、死而复活的前奏,而主耶稣将自己的十字架看做荣耀。

“耶稣说,人子得荣耀的时候到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3-24)

1813年,艾多奈拉姆·耶德逊携同23岁的妻子安·哈瑟尔汀(AnnHasseltine ),成为第一个去缅甸宣教的美国宣教士。结婚之前,耶德逊给安的父亲写一封信,请求允准耶德逊迎娶他的女儿。信中这样写道:

“先生,我现在郑重向您垂询,您是否同意您的女儿来年初春的时候离开您,很可能您在这个世上再也见不到她。您是否同意她离开,忍受传教士生活的艰辛和痛苦?您是否同意她暴露于海洋的危险、印度南部气候的致命影响、忍受各种匮乏和痛苦,接受卑微、侮辱、迫害甚至可能的暴力死亡?您能否为着那离开天家、为她和你而死的基督的缘故,为了许许多多将亡的、不朽的灵魂的缘故,为了锡安和神的荣耀的缘故,答应我这一切的请求呢?您能否因着活泼的盼望而同意这一切呢?这盼望就是,您很快就能在荣耀的世界里与您的女儿团聚,头戴在赞美的欢呼声中熠熠生辉的公义冠冕,这赞美声将是那些因着您女儿的服事,从永恒的悲哀和绝望中拯救出来的异教徒那里发出,呈现给她永恒的救主耶稣基督!”

耶德逊的妻子安·哈瑟尔汀(Ann Hasseltine)于三十六岁病逝于宣教工场,她的三个孩子悉数夭折,第一个自然流产,第二个活了八个月,第三个活到两岁。

安病逝之后,耶德逊与一个宣教士遗孀撒拉·波德曼(Sarah Boardman)再婚,他们的八个孩子只有五个活过了童年。撒拉.波德曼病重,于回美治病的途中在船上去世,时年四十一岁。

耶德逊的第三任妻子是艾米丽·丘博克(Emily Chubbock),她跟随耶德逊回到缅甸。不久,耶德逊生病,在去法国养病的途中同样是在船上病逝。耶德逊的身体被放进棺木,于深夜之时被投入大海。四个月后,艾米丽才接到丈夫的死讯。她回到美国,三年后因结核病逝,时年三十六岁。

耶德逊进入缅甸时,这个佛教盛行的国家没有一个基督徒。耶德逊将圣经翻译成缅甸本地语言,创办教会和旅行布道。今天,那里有几千所基督教会,共同体认耶德逊是在缅甸那“落在地里死了的一粒麦子,”如今已经结出许多的籽粒。


爱与苦难在耶稣基督达成统一。

“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约12:24)


感谢主

任运生牧师

主后二零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Comments


Featured Posts
請稍後再來
文章發佈後將於此處顯示。
Recent Posts
Archive
Search By Tags
Follow Us
  • Facebook Basic Square
  • Twitter Basic Square
  • Google+ Basic Square
关于我们

2003年,一群来自母会海华郡中华圣经教会(CBCHC)的基督徒领受神的异象,有感于巴尔的摩地区众多华人同胞的福音需要,于同年9月租用 Shelbourne Baptist Church 的场地开始聚会,并成立巴郡中华圣经教会 (CBCBC)。教会于2017年9月搬至新租用的Holy Nativity Lutheran Church,主要服事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周边学校的华人学生学者,在美国出生的亚洲人, 及跨文化和美国的家庭。我们除了主日中文崇拜,还办有成人主日学以及针对学前班和学龄班的主日学,同时提供婴儿照看。

​联系方式

任运生牧师            

电话:443-839-7615

邮箱:yren001@hotmail.com

​微信:yren0011

 

林锦源(Aaron)长老

电话:410-660-8569

邹静长老

​电话:443-364-8348

订阅教会周报
  • Grey Facebook Icon
  • Grey Google+ Icon

© 2019 by CBCBC.

bottom of page